找到相关内容1273篇,用时10毫秒. ·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
  • 安岳石刻与宗教义理(二十一)

    天人像立于云头,文武装束均有,或双手拱揖,或作接引状,姿态各一。     西方净土变     西方净土变是依据《观经》、《阿弥陀经》和《无量寿经》雕刻的西方极乐世界。     大乘佛教认为,十方三世有...尤以《观经》、《阿弥陀经》、《无量寿经》三部影响最盛。《观经》是《观无量寿经》的简称。此经系公元二世纪时印度大乘佛教始祖龙树假托佛说而编撰,后随佛教东传入中国。《观经》主要是通过神话般的描述,详细地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6095559128.html
  • 「唯除五逆,诽谤正法」之义

      《观经》下品下生言:「五逆恶人,临终念佛,往生极乐;灭除五逆重报。」(取意)  同是五逆,《大经》唯除,《观经》摄取,如是相违,古之大德,会通两经,有十六家;而以净土宗昙鸾、善导两祖之解释,最为...之理!假使但贪彼土安乐,而愿生者,亦如求非水之冰,无烟之火,岂有得理。」  昙鸾大师认为《大经》本愿所抑止者,具造「五逆」与「谤法」两罪(复罪);而《观经》所摄取者,仅为「五逆」一罪(单罪),而无谤法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1081863356.html
  • 略谈广修诸善与往生净土的关系

    助因。   在净土经典中,对于行善和往生净土的关系,释迦世尊有明确的教导。《阿弥陀经》上说:“不可以少善根福德因缘得生彼国”。1《观经》中的净业三福也说明了这一问题:“欲生彼国者,当修三福。一者孝...二代一切生受诸苦恼,此即是悲;三所作功德尽以施之,此即是喜,由喜除嫉,故作功德尽以施之;四等心众生,谦下无碍,此即是舍,舍除怨亲,齐能卑敬,故等无碍。此四利他,后四白利……依此《观经》,因亦众多,粗要为...

    牛延锋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6/07383784214.html
  • 关于“单凭弥陀愿力带业往生”的探讨

    “带业往生”一语自从藕益大师提出以来,得到了历代祖师的大力阐扬,当然这是依据《无量寿经》下辈往生、《观经》下下品生引发而来的,并非大师独创。正如印光大师在《复陈薪儒居士书》中所说:“《无量寿经》乃至十念,咸皆摄受,‘惟除无逆,诽谤正法’者”;“《观经》下下品生,五逆十恶,将欲命终,地狱相现,有善知识,教以念佛,或止十声,或不及十声,直下命终,亦得仗佛慈力带业往生”。“带业往生”一语是...

    曲槐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7135349863.html
  • 极乐世界,成佛的摇篮-净土宗的音声法门修行

    大多视为止观课题附于各宗教法之下,并非主体。因此净土教法并未成为专宗。后来之所以成为专宗,主要是靠唐代的善导大师复兴弘扬。  由于昙鸾大师受到《观无量寿经》(以下简称《观经》),并影响,主张「十念往生」而显发净土教义。但因《观经》之宗旨与「观佛三昧」的教义非常接近,因此天台宗、三论宗等诸师曾将《观经》看成「观佛三昧」,而认为「念佛往生非上根上器之教」,因此「十念往生」的主张就被斥为「唯愿无行之方便教...

    赖信川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7210050868.html
  • 安世高所译经的研究

    不可靠,就一目了然了。兹分三类分别列述如下:  (一)现存而为安世高所译者,二十二部:道地经二卷、阴持入经一卷、人本欲生经一卷、阿毗昙五法经一卷、长阿含十报法经二卷、漏分布经一卷、四谛经一卷、七处三观经...经卷十,本际经的异译。  属于杂阿含者五种:  七处三观经为杂阿含经卷二第十经的异译[附注3]。  五阴譬喻经为杂阿含经卷十第十经的异译。  转法轮经为杂阿含经卷十五第十五经的异译。  八正道经为杂阿...

    毓之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5174256145.html
  • 佛教的感恩思想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的作用

    守护恩,第二临产受苦恩,第三生子忘忧恩,第四咽苦吐甘恩。第五回乾就湿恩,第六哺乳养育恩,第七洗濯不净恩,第八远行忆念恩,第九深加体恤恩,第十究竟怜悯恩。在《大乘本经心地观经》(卷2)中佛陀谈到母亲有十大...人命在呼吸之间,因此,报恩要及时,不能等待。应把握当下,即时报恩。佛在《大乘本经心地观经》(卷2)中说:“善男子,于诸世间何者最富,何者最贫?悲母在堂,名之为富,悲母不在,名之为贫;悲母在时,名为日中...

    辛世俊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6293360253.html
  • 略论宋以后之念佛禅

    念佛,此喻唯心所作  ,即有而空,故无来去。又如幻非实,则心佛两亡;而不无幻相  ,则不坏心佛。空有无隔,即无去来。”〈19〉   天如惟则综合《观经》和天台宗人的疏解,以相体不二说“诸佛相明,即弥陀体,故泛明诸佛,以为弥陀观体。”他借台宗知礼为《观经》所作“妙宗钞”中的观心法门进行辩解,主张观心并不是直观无相本性佛,而是“托外义成,唯心观立”,也就是借相而显乎无相本性。〈20〉祩宏则援以华严理事...

    龚隽教授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0460769789.html
  • 念佛中如何调服掉举和昏沉

    为:罪障深重的凡夫,临终时,由十声念佛而往生极乐(注七)。这是仰仗阿弥陀佛的大愿得以往生的。在《无量寿经》则说:乃至十念,若不生者,不取正觉,唯除五逆,诽谤正法者(注八)。   与《观经》所说略有不同;印光大师认为:《无量寿经》就平时修行所言,在平常应随时自我训练,不可太过于放逸,否则福德因缘不具足,往生不易也。《观经》的下品下生,是就临终时所说;虽不说诽谤正法,而其五逆十恶,具诸不善,必也谤...

    大安法师(东林寺)

    念佛|掉举|昏沉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article/2008/04/21215921149.html
  • 一向专称之人自然流露六度万行

    主人、为我们的生命,再也没有第二个本尊、第二位救主可以让我们依靠,因此,我们佛堂只要供一尊阿弥陀佛,顶多西方三圣就好。 善导大师在《观经四帖疏》里说:我们如果称名,就一心专称“南无阿弥陀佛”名号;礼拜,就一心专拜阿弥陀佛;观想(这个观想不是《观经》的十三种观,而是想象我们未来所要去的那个美好的家园,这个想象),也是只想象我们的家园,不想象其它十方佛国;供养赞叹,也只供养赞叹阿弥陀佛。这一...

    慧净法师

    |念佛|六度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article/2008/12/17410833372.html